1、对宇宙的追问尚未得到回答,作者的想象又飞向了天上仙境:不知道那里今晚是哪一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2、wearestillabletosharethebeautyofthemoontogether.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阙,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5、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6、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7、《水调歌头》高亨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障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8、Bearingnogrudge,
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0、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11、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2、MayweallbeblessedwithlongevityThoughfarapart,
13、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4、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15、“婵娟”,美好的样子,指嫦娥,亦代指明月。南齐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是这两句所本。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这两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于是,词的境界愈见澄澈辽远,词的情思也愈加殷切绵延。
16、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17、苏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18、我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清影挥曳,月宫虽好,哪里比得上人间!
19、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0、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21、“水调歌头”只是一个词牌名,并不是一个题目。不知道提问的人问的是什么问题,写这几个字又是意思。是想让我们告诉你“水调歌头”的来历,还是定义。至于苏轼写的那首这么有名的词,我想它的题目没几个人知道,它的题目就是那首词的第一句‘明月几时有’。
2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2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4、Shinesuponthesleepless,
25、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全文如下:
2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7、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
28、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29、2019最新版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正在火热预售中!(点击查看详情~)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2、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3、回复“测试”,可获取古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4、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5、Peoplemayhavesorroworjoy,benearorfarapart,
6、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8、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作为自然之物的月亮,本来是不会有什么愁恨的,可是为什么总在人别离的时候圆了起来?别时月圆,仿佛故意与人为难,令人伤心。用“何事”起问,表面上是埋怨明月不通人情,实则寄寓着自己怀人的深情。
11、I’dliketoridethewindtoflyhome.
1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3、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14、(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苏轼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15、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16、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17、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作者高举酒杯,向青天发问:这明月究竟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此词开篇出语奇逸,超人意表。为什么有此一问呢,是在追溯宇宙的起源?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还是在慨叹宇宙的流转无穷、苍茫无极,人世的渺小短暂?无论是什么,作者此时必然是思接古今,有感而发。
18、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19、“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2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2、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23、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4、《水调歌头》硬笔书法行书欣赏
25、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6、(组队对抗惰性,一起坚持学习)
27、想看艾力老师的新书#你一年的8760小时#怎么办?
2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9、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1、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2、Themoonmaybedimorbright,waxorwane,
3、(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为什么。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4、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苏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5、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6、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那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7、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8、“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作者运思入情,用他的旷达来作自我排解。人事多变,有相聚,就有别离;有欢乐,就有痛苦。月亮也是这样,今晚尽管充盈皎洁,可是它也有被乌云遮蔽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天地万物很难十全十美,这是自古已然的事实。既然如此,又何必为离别感到忧伤呢?这几句双绾自然和社会,富有哲理,意境一转豁达。
11、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12、(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的“酷艾英语”↑蓝字关注。
13、Withacupofwineinmyhand,Iaskthebluesky.
1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6、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17、2019晚安微博句翻译:
18、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写酒后月下独自对月起舞。苏轼借用其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去了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用来表达自己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并与月宫的孤寒作比。正因为人间胜于天上,他才欲去又止,实际上抒发了自己对人世的眷恋和人生的热爱。
19、(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但愿)但:只。(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何)几。
20、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21、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22、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23、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2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5、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26、"水调歌头"只是一个词牌名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就像"烛影摇红""水龙吟""如梦令""菩萨蛮"等等
27、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思是: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28、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29、(低绮户)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4、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5、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6、屈原《天问》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李白《把酒问月》开篇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处词意与前二者有着传承关系。不过,同样是豪迈潇洒、气魄不凡,李诗舒缓,苏词峭拔,风格又各有不同。
7、上片写作者对天上明月的遐想,下片转而写月光辉映下的人间景象。夜渐渐深了,月光移动着,将清辉洒向华丽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窗户,照到了房中迟迟不能入眠的人。为什么“无眠”呢?结合下文来看,是伤离怨别,对月怀人。这个“无眠”之人,乃是千千万万望月伤怀的人的缩影。
8、Itdoesnotseemlikethehumanworld.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1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